本帖最后由 飞飞 于 2016-8-30 10:48 编辑
庐山七问
问:5月30日庐山市的挂牌成立,跨出了可喜的、历史性的一步。如何打造“(全省龙头、全国示范、)世界知名的山水文化名城和旅游度假胜地”,唱响“庐山天下悠”品牌,争得庐山应有地位?时隔三月,在即将召开的庐山市第一次党代会上,市委将会提出一个怎样的工作思路?庐山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设想如何?庐山人民和关注庐山发展的全国人民都很关心。
问:庐山被誉为“人文圣山”,庐山的特色和优势是文化。本地文化人士对上汤温泉、归宗、秀峰、太乙村的开发如何尊重本地文化都很关心,有些地方甚至深为诟病(如上汤温泉,威家、通远大门)。在今后的景区开发建设中,如何挖掘、弘扬、利用好庐山深厚的特色文化?
问:南康古城,依山傍水,得天独厚。如何打造高端大气、特色文化的山水文化旅游新城?包括古迹保护、老地名利用为元素的西宁街、冰玉涧的保护开发,以及建设文峰塔、湖山楼等标志性特色建筑。
问:“一山多治”是促使庐山“统一”的重要原因(除大家熟知的山体原来由星子县、庐山区两县区分治外,其实还有公营私营(秀峰、太乙村、观音桥)、林场垦殖场管辖(天和谷、莲花洞、石门涧)、镇村承包(三叠泉、大口瀑布、碧龙潭)、省驻山单位(如省卫计委“庐山疗养院”“老别墅”等。最近本地网“星子网”上网友发的一份致市长公开信,就反映立市后本地驴友进“三叠泉”登山仍要购票)。成立庐山市后下步将如何整合庐山全山旅游资源?是成立旅游集团公司各方参股,还是政府收购?等等。还有,庐山管理局内设的“环山景区管理处”和庐山市政府组成部门“旅发委”如何协调?
问:成立庐山市无疑是积极进步的,统一了山上上下的行政区划管辖。但发现庐山市和庐山管理局并存,还是两套机构运转,而且最初九江市委《方案》的“局长兼任市长”没有实施到位。她与共青市和共青管委会“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不同。不知今后上级有何打算对策,促进彻底融合?
问:庐山门票卡口众多,性质复杂。“一票制”、“分票制”、“联票制”各有利弊。在陆续推出警察节、记者节等各种节日免票经验的基础上,是否借鉴西湖、井冈山等地做法,走在全国的前面,实现全山全面减、免门票,在留住游客消费创收上和举办特色旅游活动中做文章?(如鄱阳湖洲帐篷节、“印象庐山”实景演出)
问:庐山市去年游客人数不及三清山。江西省唯一一个高铁十字交汇点就在上饶市,临近江浙客源地和高铁快捷运能是重要原因。正在规划建设的沙河高铁站,肯定会给庐山游客带来井喷增长,庐山如何对接沙河高铁?庐山准备好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