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牯岭:山不在高 一战成名 本报记者 李涛渊 摄影报道
1938年,日本摄影师三木茂、摄影助理濑川顺一、录音师藤井真一跟着导演龟井文夫一行四人,来到中国前线,紧紧追随作战部队第101师团的一队士兵,记录下自己的亲眼所见,编辑成了一部66分钟的黑白记录影片《战斗中 的士兵》,该电影前50分钟,再现了星子县东牯岭战斗时期(1938年8月底至9月中旬),日军101师团在东牯岭休整、野炊、运输、救援、进攻的战斗场景。但因为影片里看不到士气昂然的场面,这部电影被军部审查机构禁止 上映,直到1976年,日本映画协会的一些工作人员正在为“朝日电台”制作一套系列片《昭和》,在一个录音棚的银幕后面,他们发现了这部电影的拷贝。由此可见,对东牯岭战场日军重视的程度及激烈的场面。
初夏的九江是多雨的季节,当我们来到星子县,寻找东牯岭战场时,天空飘起了一些雨滴,仿佛在哀悼当年在这里为国捐躯的壮士们。
九江抗战史研究者李勇首先把我们带到了秀峰景区,在龙潭下游一处的山沟里,发现了一块日本侵略士兵花岗石墓碑,墓碑被落叶腐土掩盖,上刻“故陆军步兵上等兵平松慎吉之墓”,墓碑长约1.5米,宽约60厘米,一名阵亡 士兵墓碑竟然有这么大,而且还远远大于离现场不到50米的前几年发现的日军101联队队长少将饭塚国五郎的墓碑,实属罕见,而平松慎吉是何许人也,从目前的史料上还没有找到答案。
沿着环庐山公路,我们一起来到紧靠鄱阳湖的东牯岭东面,继续寻找当年的抗战遗迹。在一个无名高地上,找到当年中国守军留下的战壕,野草与藤蔓覆盖了本来的样子,唯有70余年还残留在泥土里的弹头诉说那场战斗的激烈。李勇介绍,由于东孤岭东南脚沿岸一带山头皆是战场,战场遗址战壕密布。据资料记载,正当冈村宁次在南浔线正面进攻进入僵局,参加过淞沪会战、南京会战、徐州会战的伊东政喜中将率领的第101师团,在海军的掩护下,在鄱阳湖星子强行登陆,随后便疯狂地朝海拔500多米的东、西牯岭扑来,然而他们没想到的是,在南浔线及两侧地区布防的中国军队第9战区第1兵团司令长官薛岳早已作了周密的部署,此时此刻,第29军第190师师长梁华盛在东、西牯 岭已经筑起了坚固的壕沟工事和稻草扎成的“诡兵”。1938年8月22日,伊东第101师团首先向东牯岭发起猛攻,日军飞机大炮连续2天向这坐山岭倾泻了成千上万颗炮弹,就在第101师团的步兵、骑兵铺天盖地的超东牯岭席 卷而来的时候,190师官兵从隐蔽阵地扑上来,伊东101师团猝防不及,立马一片片的倒下。之后日军继续使用飞机大炮轮番轰炸,并向东牯岭山头施放芥子毒气,同时从星子派出大量兵力增援,凶悍的日军却被中国军队视死 如归的气概所震慑,被迫退下阵去,第101联队的第一中队、机关枪第二中队、第149联队的第一中队,全部伤亡殆尽。日军随军记者九鬼丰二亲眼目睹了这一切,在他的战地通讯上无可奈何的写到“战争出乎意料的激烈,可与去年8月间由南口至居庸关的战斗相媲美,日军确实遭受极重的牺牲,尸横遍野,不知其数”。
8月29日,梁华盛第190师阻敌任务完成,奉命撤出东牯岭战场,华振中第160师和冷欣(曾参加过1945年参加湘西芷江受降仪式)第52师奉命接防东牯岭阵地。
由于东牯岭久攻不下,伊东将军被逼无奈,打出了最后一张王牌——以凶狠、狡诈、作战勇猛、灵活著称的联队长饭塚国五郎的该师团第101联队。9月1日,猛攻东牯岭的战斗再次打响,这次交战双方分别是“猛将”饭塚第 101联队和善打硬仗的华振中第106师,当战至第三天,饭塚的15次进攻全部被第160师击退,而饭塚此时已经被逼上了绝路,就在他疯了似得抽出战刀,率领最后剩下的几百人朝东牯岭主峰进攻时,一声枪响,饭塚胸部中弹, 然后应声倒地,一命呜呼。华振中师长一声令下,所有官兵跃出战壕,与101联队残兵拼起了刺刀,饭塚第101联队全部被歼。不久师团长伊东政喜又在西牯岭吴村司令部被陈安宝第79师的迫击炮弹片击中头部,炸成重伤。东 、西牯岭战役使得伊东整个师团损失大半,双方进入了对峙状态。在鄱阳湖畔无名小山是当地人的祖坟山,国军把战壕与单兵坑防御工事建在其中,竟然成为惨烈的战场,这些墓碑上的累累弹痕见证了当年的血战!
在环庐山公路原隘口收费站旁,有一座小山头,山上原来有一座三层高的抗日战壕指挥部,这里就是当时整个星子抗日战场的最后一道阻击防线的指挥中心,直接指挥周边800米战壕防线的抗击任务。1938年10月4日凌晨1时, 日军以重野炮18门轰击隘口老街(北面村庄位置),继而以坦克掩护进攻,下午6时又增派飞机轰炸,守军被迫退守隘口南翼(现旧址位置)。10月6日隘口街被日军突破,9日驻地守军在顽强抵抗至傍晚后按计划后撤。老街路边的一口保存完好的老水井,就是日军的增补饮水水源的水井。
在温泉镇项家墙附近,有一座名叫“一见心寒”的坟墓和一块“胡茂赏烈士纪念碑”。“一见心寒墓”是日本侵略者入侵星子时,集中杀害了下山找粮的28名手无寸铁的村民,其中包括一名不满周岁的婴儿,后来,人们将其 尸骨合葬一起,取一见心寒之意,这就是日军在星子犯下罪恶的见证。***员胡茂赏烈士是星子人,1939年春,在庐山甘露寺成立“庐山抗日游击队”(后改为九中队),任队长。率领游击队神出鬼没,屡创敌寇,令日伪闻风丧胆。1941年9月,在项家墙被汉奸出卖,结果受伤被捕。他宁死不屈,坚决拒绝日军治伤、升官、奖励企图诱降,表示“我宁可做中国的鬼,决不做日寇的官”,于12月跳楼自杀,以身殉国。在鄱阳湖对面的都昌县流亡星 子抗日政府,在为胡茂赏搭设的灵堂前敬书挽联:“受创不医,宁死不降,大节足寒倭寇胆;报仇以铁,洗耻以血,成仁永系国人心。”
(相关资料见叶绍荣《万家岭大捷》、李勇研究的抗战相关资料等,资料图片见《罪证:真实的日军侵华图集》、《战斗中的士兵》剧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