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5-11-17 00:55:0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苏
杨国凡先生是我外公朱丹阳的弟子。外公外婆在世时,杨先生每年春节必登门拜年,磕头作揖,执弟子礼甚恭。我家西大街的祖屋与杨先生家相邻,家父与杨先生是儿时玩伴,北方谓之“发小”。家母与杨师母曾是多年同事,情同姐妹。我姐与杨先生之女是同学,关系亲密。我与杨先生之子彤云从小学到高中同学十几年,彤云绰号“包子”系我所取,我俩至今仍是极好的铁哥们。三代世交,情深意重。
杨先生曾短暂教过我初中语文、政治。初二那年,我的小诗《泪》发表在星子中学校报上,系杨先生指导、修改而成,这首诗后被广西一家中学生作文选刊采用,成为我第一篇公开发表的作品。可以说,杨先生是我文学之路的启蒙者。
初中毕业时,杨先生在我的纪念册上用毛笔写下“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赠语。纪念册虽早已遗失,杨先生的赠语却铭记在心,受益终身。我在老家的书房,墙上贴着杨先生书赠的“如坐春风”。
杨先生于我,亦师亦父。惊闻噩耗,悲莫能禁。本应返乡吊唁,无奈案件开庭,重任在肩,无法抽身。特致电彤云慰问,并嘱老家好友代我祭拜。
杨先生博学多才,然命运颠沛。本是民国时期县城首富之子,却为此遭受磨难,坎坷一生。尤其是文革中遭到凌辱,苦不堪言。所幸桃李芬芳,极受弟子爱戴尊崇。
父辈逐渐凋零,我心无限悲戚。杨先生走好,家父在天上与您相伴。从今往后,再无悲苦,只有喜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