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帖最后由 陈林森 于 2015-10-7 14:36 编辑
第1289篇·《呦呦鹿鸣》(2015-10-06 09:21:54)
标签: 屠呦呦青蒿素大奖诺贝尔文化 分类: 2015年
晚上刚下飞机,一则新闻率先闯入手机,《中国人屠呦呦首获诺贝尔医学奖》,这条新闻迅速占领各大新闻网站头条,这是中国人几代人梦寐以求的荣誉,到来的却如此突然。四年前,屠呦呦荣获美国拉斯克大奖,我还热情地写过文章(第736篇《屠呦呦》;第740篇《中医药》),谁知还被人冷嘲热讽,说我不懂医药,青蒿素是西药不是中药,青蒿素的发明给中医药增不了光。可屠呦呦自己在获奖后的感言说:“在青蒿素发现过程中,古代文献在研究最关键时刻给予我灵感,……相信努力开发传统医药必将给世界带来更多的治疗药物。”
日子过得真快,四年的时间倏然而过,屠呦呦再次荣获诺贝尔大奖,国人兴奋之余,让中西医(药)之争又成为话题。依我看,这个古老与现代的冲突不过是个短视现象,而文明不应该忽略坐标去评判现象,应该知道人类智慧的局限性。再说白一点,我们去看1600年前葛洪《肘后备急方》有无数瑕疵错误,1600后的人们看我们依然如此。谁也不是圣人。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齐拉特对新华社记者说:“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从中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这表明中国传统的中草药也能给科学家们带来新的启发。”评委会主席说得很客观,倒是我们许多自己人瞧不起自己人,怪话连篇,谤声一片。屠呦呦的老同事说她“不善交际,直率,讲真话,不会拍马‘’,这也从侧面解释了为什么在国际上拿了大奖的屠呦呦至今都不是院士。
有意思的是,先秦的《诗经》中有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之句,屠呦呦先生的名字来源于此。几千年前优美的文字把呦呦鹿鸣与嫩嫩青蒿联系在了一起,这一切与诺贝尔之间是不是有宿命啊!
2015.10.6晨于台湾高雄
(本文转载自马未都的新浪博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