蓼南乡:44岁羊倌郭章桂
本帖最后由 飞飞 于 2017-6-12 16:07 编辑蓼南乡桥南村横塘郭是庐山市南部的一个小村,由于地处较偏,那里的年轻人大多都在外地谋生,留守的则以种田为主。6月初,一季稻已移栽完毕,稻田散落在村庄和小山周围,一条仅可容一辆小车通过的山路蜿蜒至山腰。错落有致的稻田、郁郁葱葱草地、浓密的松树林是这座山基本面貌。
在松林和草地的接合处我们看到了“羊倌”和他的羊群,“羊倌”的真名叫郭章桂,44岁的他看上去却远大于实际年龄。他一手拿着一根木棍,一手提着个布袋,跟在羊群的后面挥舞着木棍,两只牧羊犬在羊群的左右,协助主人将羊群赶上山坡的草地。这是郭章桂养的第二批山羊。 2014年郭章桂购进了第一批山羊进行试养。不曾想,由于运输途中透气性较差,部分羊只运抵时就出现不同程度病态,尽管郭章桂费尽心思照顾,还是未能挽回这群山羊的生命。面对这次的失败,所有人都认为郭章桂从此会像村里其他男人一样,背上行囊北上或南下,但是他没有!他和妻子商量后决定,再次筹集资金买羊,重新发展他的养羊产业。 郭章桂吸取上次失败的教训,在选购羊羔之前先到永修等周边地区的养羊户那里学习经验,然后再选购羊羔,运回蓼南。这次他在简易的羊棚旁搭建了一间小屋,吃住在那里,精心照料着他的羊宝贝们,生怕它们吃不好睡不暖,更怕它们生病。为了照顾好它们,郭章桂不断的向周边的养殖户学习养殖方法,不断钻研养殖技术,羊生病他就请来家里做护士的亲戚教他给羊打针。经过不断学习,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郭章桂摸索出了山羊疾病防疫和治疗的办法。现在给羊打预防针、挂吊瓶、给羊接生、公羊做结扎手术,他都自己动手,从来没请过兽医。郭章桂说:“大部分羊还是很聪明,知道吊盐水后舒服些,它们都愿意我帮它们吊,会站在那里不动,就连给它们缝针,都不乱动。但也有少数的羊,需要用绳子捆住,再有就是公羊还是要有人帮忙的。”为了养好羊,郭章桂专门在山坡上种上了羊喜欢吃的青草,实行放牧模式,让山羊回归自然。请人工放牧成本高,郭章桂就买来两只牧羊犬。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两只牧羊犬已经能很好的配合主人放牧了。据说两只可爱的家伙还能很敏锐的发现草丛里的蛇,这就进一步减少了山羊受伤的概率。 郭章桂通过请教学习、自己摸索,终于掌握了一定的养羊技术,加上纯原生态放养方法,山羊得到了茁壮成长,成活率也高达99%。现有成羊200多只,养殖也已初具规模。郭章桂的养殖产业得到了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还成为了庐山市总工会的扶贫对象。庐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汤清珍多次深入基地进行调研。了解该产业的基本情况和所存在的困难及问题,给出明确指示。要求乡、村及有关部门要加大帮扶力度,人社部门要根据扶贫政策给予扶持,相关媒体要多渠道对外宣传,让项目走向市场。 同时督促郭章桂要进一步开拓视野,加强学习,掌握更多的养羊知识和技术,并且对产业要规划好,要有长远眼光,争取将此产业做大做强、做出品位,带领周边村民共同发家致富。
自己创业 年轻人好样的 自主创业,走自己的富裕路。 要是有给羊打针的图片更有说服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