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飞 发表于 2016-11-2 14:12:17

唱响候鸟天堂 添彩大美庐山

本帖最后由 飞飞 于 2016-11-2 14:23 编辑

唱响候鸟天堂 添彩大美庐山
沙湖山良好的湿地环境,吸引了大批珍禽候鸟前来觅食栖息。辖区内候鸟种类有313 种,越冬鸟达150多种。,这里不仅是濒临灭绝物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白鹤的主要越冬地(据统计此地白鹤占全世界三分之二),也是其它鹤类、鹳类、天鹅等水禽候鸟重要越冬地;同时,还是鹭类、部分野鸭和雀形目鸟类的繁殖地,迁徙鸟类的重要驿站和中途食物补给地。每年9 月下旬至翌年4 月上旬来沙湖山栖息越冬候鸟多达10 多万只,白鹤达4000 余只,是名副其实的“白鹤故乡、候鸟天堂”。然,鄱湖鸟,知多少!那些来鄱阳湖过冬的鸟儿,你都知道他们的名字吗?今天小编就来普及一下,告诉大家几种常见的鄱阳湖候鸟。

1、白鹤,丹顶鹤的别称,鹤属鸟类的一种。大型涉禽,体长120~160厘米。颈、脚较长,通体大多白色,头顶鲜红色,喉和颈黑色,耳至头枕白色,脚黑色。迁徙季节和冬季,常常集群多达40~50只,甚至100多只。栖息于开阔平原、湖泊以及河岸沼泽地带,主要以鱼、虾、水生昆虫以及水生植物的茎和果实为食。分布于中国东北,蒙古东部,俄罗斯乌苏里江东岸,朝鲜,韩国和日本北海道。 2、白头鹤是大型涉禽。颈长,喙长,腿长,胫下部裸露,蹼不发达,后趾细小,着生位较高;翼圆短;尾短。性情温雅,机警胆小。栖息于河流、泥滩、沼泽及湿草地中,主要以甲壳类、小鱼、软体动物以及直翅目等昆虫和幼虫为食,也吃苔草、眼子菜等植物嫩叶、块根和小麦、稻谷等植物性食物和农作物。分布于欧亚大陆。 3、白鹳,其羽毛以白色为主,翅膀具黑羽,成鸟具细长的红腿和细长的红喙。嘴长而粗壮,在高树或岩石上筑大型的巢,飞时头颈伸直。为食肉动物,其食性广,包括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小型哺乳动物和小鸟。觅食地大部分为具低矮植被的浅水区。在欧洲,白鹳有“送子鸟”之称,被认为是吉祥鸟。白鹳是德国的国鸟。 4、黑鹳是一种体态优美,体色鲜明,活动敏捷,性情机警的大型涉禽。成鸟的体长为1-1.2米,体重2-3千克;嘴长而粗壮,头、颈、脚均甚长,嘴和脚红色。身上的羽毛除胸腹部为纯白色外,其余都是黑色,在不同角度的光线下,可以映出变幻多种颜色。在高树或岩石上筑大型的巢,飞时头颈伸直。以鱼为主食,也捕食其它小动物。栖息于河流沿岸、沼泽山区溪流附近,有沿用旧巢的习性。黑鹳大多数是迁徙鸟类,是白俄罗斯的国鸟。 5、大鸨是鹤形目鸨科的大型地栖鸟类。翅长超过400毫米。嘴短,头长、基部宽大于高。翅大而圆。无冠羽或皱领,雄鸟在喉部两侧有刚毛状的须状羽。栖息于广阔草原、半荒漠地带及农田草地,通常成群一起活动。十分善于奔跑,大鸨既吃野草,又吃甲虫、蝗虫、毛虫等。广布于欧亚大陆,从欧洲的伊比利亚半岛向东到亚洲的土耳其、蒙古、俄罗斯、中国和朝鲜半岛。是匈牙利的国鸟。 6、天鹅为鸭科中个体最大的类群。颈修长,超过体长或与身躯等长;嘴基部高而前端缓平,眼腺裸露;尾短而圆,尾羽20-24枚;蹼强大,但后趾不具瓣蹼。喜欢群栖在湖泊和沼泽地带,主要以水生植物为食,也吃螺类和软体动物。多数是一夫一妻制,相伴终生。20余只组成小群,排成“一” 字或“人”字队行,边飞边鸣。每年9月中旬南迁。天鹅是飞高冠军,飞行高度可达9千米,能飞越世界最高山峰——珠穆朗玛峰。 7、白枕鹤体形与丹顶鹤相似,略小于丹顶鹤,而大于白头鹤。上体为石板灰色。尾羽为暗灰色,末端具有宽阔的黑色横斑。该鸟为稀有的笼养观赏鸟类,主要繁殖在黑龙江、吉林等省或更北的广大地区,冬天部分迁徙到江苏、安徽、江西等省的湿地越冬。白枕鹤为国家二级保护珍禽。 8、灰鹤是大型涉禽,体长100-120厘米。颈、脚均甚长,全身羽毛大都灰色,头顶裸出皮肤鲜红色,眼后至颈侧有一灰白色纵带,脚黑色。栖息于开阔平原、草地、沼泽、河滩、以及农田地带。主要以植物叶、茎、嫩芽、昆虫、蛙、蜥蜴、鱼类等食物为食。春季于3月中下旬开始往繁殖地迁徙,秋季于9月末10月初迁往越冬地。迁徙时常为数个家族群组成的小群迁飞,有时也成40-50只的大群。 9、白琵鹭全长85厘米,全身羽毛白色,眼先、眼周、颏、上喉裸皮黄色;嘴长直、扁阔似琵琶;胸及头部冠羽黄色(冬羽纯白);颈、腿均长,腿下部裸露呈黑色。栖息于沼泽地、河滩、苇塘等处,涉水啄食小型动物,有时也食水生植物;飞行时颈和脚伸直,交替地拍动翅膀和滑翔。常聚成大群繁殖,筑巢于近水高树上或芦苇丛中。 10、中华秋沙鸭为鸭科秋沙鸭属的鸟类,俗名鳞胁秋沙鸭,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嘴形侧扁,前端尖出,与鸭科其它种类具有平扁的喙形不同。嘴和腿脚红色。雄鸭头部和上背黑色下背、腰部和尾上覆羽白色;翅上有白色翼镜;头顶的长羽后伸成双冠状。胁羽上有黑色鱼鳞状斑纹。出没于林区内的湍急河流,有时在开阔湖泊。成对或以家庭为群。潜水捕食鱼类。分布于西伯利亚以及中国大陆的黑龙江、吉林、河北、长江以南等地,主要栖息于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的溪流、河谷、草甸、水塘以及草地。 11、金雕属于鹰科,是北半球上一种广为人知的猛禽。金雕以其突出的外观和敏捷有力的飞行而著名;成鸟的翼展平均超过2米,体长则可达1米,其腿爪上全部都有羽毛覆盖著。一般生活于多山或丘陵地区,特别是山谷的峭壁以及筑巢于山壁凸出处。栖息于高山草原、荒漠、河谷和森林地带,冬季亦常到山地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活动,最高海拔高度可到4000米以上。以大中型的鸟类和兽类为食。 12、白肩雕又名御雕,是隼形目鹰科雕属的大型猛禽。体长73-84厘米。体羽黑褐色,头和颈较淡,肩部有明显的白斑,在黑褐色的体羽上极为醒目,很远即可看见,这是区别其他雕的主要特征。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地森林地带,尤喜混交林和阔叶林,常单独活动。或翱翔于空中,或长时间的停息于空旷地区的孤立树上或岩石和地面上。主要以啮齿类、野兔、雉鸡、石鸡、鹌鹑、野鸭、斑鸡等小型和中型哺乳动物和鸟类为食。白肩雕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数量稀少。 13、白尾海雕是大型猛禽,体长84-91厘米。成鸟多为暗褐色;后颈和胸部羽毛为披针形,较长;头、颈羽色较淡,沙褐色或淡黄褐色;嘴、脚黄色,尾羽呈楔形,为纯白色。活动的海拔高度为2500-5300米。多活动于江河及湖泊附近的沼泽地带。主要以鱼为食,常在水面低空飞行。此外也吃野鸭、雉鸡、鼠类、野免、狍子等。为波兰的国鸟。 14、卷羽鹈鹕是一种大型的白色水鸟,体羽灰白,眼浅黄,喉囊桔黄或黄色,颈背具卷曲的冠羽。是生活在沼泽及浅水湖的一种鹈鹕,主要为内陆淡水湿地的鸟,但也出现在海岸潟湖及河口,在小岛的大片芦苇或空旷处营巢繁殖。飞行时颈部回收,双翅缓慢振动,常在水面做长距离滑行。以鱼类为食。分布于欧洲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亚洲东部一带。中国见于北方,冬季迁至南方,少量个体定期在香港越冬。 15、白鹮体长67-75厘米,通体白色。头部裸露部分至上颈黑色,背腰、尾上及颈的下部有灰色饰羽(冬羽无)。嘴黑,长而下弯,跗跖黑色。栖于沿海沼泽、河滩和水田。常成小群,营巢于水边的大树上。以蠕虫、昆虫及小型水生动物为食。16、白额雁是雁属中体形大,个体重的鸟类。体长64-80厘米,体重2-3.5千克,和豆雁大小差不多。上体大多灰褐色,从上嘴基部至额有一宽阔白斑,下体白色,杂有黑色块斑。飞行时双翼拍打用力,振翅频率高。脖子较长。腿位于身体的中心支点,行走自如。有扁平的喙,边缘锯齿状,有助于过滤食物。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食。觅食多在白天,有迁徙的习性,迁飞距离也较远。喜群居,飞行时成有序的队列,有一字形、人字形等。 17、鹊鹞又叫喜鹊鹞、喜鹊鹰等,是隼形目鹰科鹞属的一种中型猛禽。站立时外形很像喜鹊,所以得名。鹊鹞上体深褐,尾上覆羽具苍白色横带,下体栗褐色并具黄褐色纵纹。体长42—48厘米,体重250—380克。鹊鹞栖息于开阔的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草地、旷野、河谷、沼泽、林缘灌丛和沼泽草地。在我国分布几乎遍及全国各地,也较为常见。鹊鹞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18、白头鹞体长50厘米,是中等体型的深色鹞。雄鸟似雄性白腹鹞的亚成鸟,但头部多皮黄色而少深色纵纹。雌鸟及亚成鸟似白腹鹞,但背部更为深褐,尾无横斑,头顶少深色粗纵纹。白头鹞栖息于低山平原地区的河流、湖泊、沼泽、芦苇塘等开阔水域及其附近较低地。它们尤其典型出现在芦苇丛中。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唱响候鸟天堂 添彩大美庐山